01. 2023年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出炉:国家知识产权局直属国务院 2023年3月10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批准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根据改革方案,国家知识产权局将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管理的国家局,调整为国务院直属机构。商标、专利等领域执法职责继续由市场监管综合执法队伍承担,相关执法工作接受国家知识产权局专业指导。 此外,根据改革方案,将组建国家数据局,负责协调推进数据基础制度建设,统筹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和开发利用,统筹推进数字中国、数字经济、数字社会规划和建设等,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管理。改革方案同时提及了重新组建科技部的安排,科技部保留国家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等相关职责,其他若干职能划入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来源:新华社,央视网) 02.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坚决制止大数据杀熟 2023年3月7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向大会作《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报告提出,人民法院依法促进数字经济健康发展。审理大数据权属交易、公共数据不正当竞争等案件,明确数据权利司法保护规则。惩处滥用数据、算法等排除、限制竞争的行为,坚决制止“大数据杀熟”、强制“二选一”等“店大欺客”行为。规范直播带货、付费点播等新业态新模式,保护创新经营,惩处非法逐利。浙江温州法院积极探索数据资源专业审判机制。北京、天津、上海法院对盗播北京冬奥会、世界杯等行为及时作出禁令,促进优化数字文化市场环境。(来源: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局) 03. 中消协发布《2022年个人信息保护领域消费者权益保护报告》 2023年3月8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2022年个人信息保护领域消费者权益保护报告》,报告认为,我国对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构建经历了由刑事规制到民事规制、由原则性规定到具体规则的发展过程。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以《民法典》为基础,以《个人信息保护法》为核心,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网络安全法》《电子商务法》《数据安全法》为重要组成部分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律体系。《报告》指出,2022年我国显著提升了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力度。《报告》建议,当前侵害消费者个人信息权益问题仍需引起社会各方高度重视,其问题主要表现在违反处理的必要性原则、违反个人信息处理质量原则、违反“告知-同意”规则、侵害个人信息权益的损害赔偿范围有待确定等方面。(来源:中国消费者协会) 2023年3月7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在《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介绍了过去五年间我国司法工作在反垄断方面的进展。其中主要包括,依法维护市场公平竞争,审结垄断和不正当竞争案件2.9万件,审理医药、电信、建材、文化消费等领域垄断案件,依法惩处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保护市场竞争活力和消费者合法权益。3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民三庭庭长林广海在接受南方都市报专访时表示,人民法院将健全平台经济领域市场竞争行为的合法性判定规则,设置好“红绿灯”,遏制阻碍平台经济创新发展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来源: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局,南方都市报)
数据上升到欧盟反垄断议程
01. 亚马逊将于4月24日上线NFT平台,最初上线15个系列
知情人士透露,亚马逊将于4月24日上线NFT平台,计划通过“Amazon Digital Marketplace”选项卡在亚马逊网站上提供,且最初仅在美国可用,将逐步向包括欧洲等其他地区开放。据悉,亚马逊将在发布当天开始提供大约15个NFT系列,只能通过亚马逊账户用信用卡购买。
此前消息人士表示,亚马逊正在推出一家数字资产企业,预计将在春季推出NFT计划,重点是基于区块链的游戏和相关NFT应用程序,可能的用例包括让亚马逊的客户玩加密游戏,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免费的NFT。(来源:Coin Gape 3.7)
02. 日本将修法,禁止在元宇宙销售仿冒品
日本政府在3月10日的内阁会议上敲定了禁止在网络虚拟空间“元宇宙”销售仿冒品的《反不正当竞争法》修正案,以强化数字时代的知识产权保护。为了扶持企业的品牌战略,政府将向本届国会提交由6项法案组成的知识产权一揽子法案,其中的《商标法》修正案将为姓名商标的注册提供便利。
元宇宙是网络三维空间,用户能通过自己的虚拟分身购买在虚拟空间使用的商品,还能与全世界的人交流或参加活动。此次修法旨在对虚拟分身穿着的服装、配饰等仿冒品进行监管。
禁止销售仿冒品的现行《反不正当竞争法》并未涉及虚拟空间。但知名品牌及艺术家的参与令相关交易变得活跃,监管对象也将扩大至虚拟空间。
此外,日本还将修改《商标法》,为原本较难的姓名商标注册提供便利。现行法律规定注册姓名商标必须得到所有同名同姓者的同意,修改后只要同名同姓者中没有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人就可注册。要求放宽注册条件的呼声主要来自于创始人、设计师姓名常被直接用作品牌名的时尚界。(来源:共同网3.10原文)
01. 韩国政府拒绝苹果公司将高精度地图数据输出境外
2023年3月6日,一名韩国政府官员宣布,韩国政府以安全问题为由,拒绝了美国科技巨头苹果公司提出的向海外传输韩国高精度地图数据的要求。据韩国国土交通部的官员透露,苹果公司向隶属于韩国国土交通部的韩国国家地理信息院申请获取1:5000比例尺的韩国地图数据,但其请求在2月16日被拒绝。“主要是因为安全问题”,该部门官员说,目前,韩国只允许向海外传输1:25000比例尺的地图数据,而更高精度的地图数据则不允许。此前,谷歌也曾多次向韩国政府要求将地图数据带到海外,但都遭到了拒绝。高精度地图数据被认为是自动驾驶、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等下一代无线服务的关键。截至3月6日,苹果公司对于韩国这一决定没有发表任何评论。(来源:韩联社)
01. 美国司法部起诉,阻止捷蓝航空收购精灵航空公司
2023年3月7日,美国司法部向捷蓝航空(JetBlue Airways)提起反垄断诉讼,要求阻止捷蓝航空以38亿美元收购廉价航空公司精灵航空(Spirit Airlines),这是拜登政府阻止行业整合的最新尝试。捷蓝航空收购精灵航空将缔造美国第五大航空公司,同时也将淘汰总部位于佛罗里达州的精灵航空。美国司法部在3月7日提交给马萨诸塞州法院的诉状中称:“捷蓝航空的计划将消除精灵航空提供的独特竞争、以及该行业大约一半的超低成本航空座位,让数千万旅客面临更高的票价和更少的选择。”捷蓝航空与精灵航空的合并将是阿拉斯加航空公司2016年收购维珍美国航空公司以来美国航空公司的首次重大合并。当时,美国司法部要求阿拉斯加航空减少与美国航空公司的代码共享,以批准这笔交易。此外,捷蓝航空正在等待就其与美国航空公司(American Airlines)的东北合作关系作出裁决,美国司法部于2021年提起诉讼,要求撤销这一合作关系。(来源:CNBC,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
02. 《金融时报》评论文章:数据上升到欧盟反垄断议程
2023年3月9日《金融时报》评论:在反垄断问题上,欧盟监管机构传统上将审查重点放在大型工业交易上——从阻止西门子(Siemens)收购阿尔斯通(Alstom),到阻止通用电气(General Electric)收购霍尼韦尔(Honeywell)。但最近,布鲁塞尔的官员们对涉及数据的小众交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近年来,涉及数据的类似交易受到了密切关注。布鲁塞尔方面在2020年对谷歌收购可穿戴设备制造商Fitbit展开了深入审查,原因是担心这家搜索巨头可能会利用Fitbit数千万用户产生的健康数据,向消费者投放广告,并削弱竞争对手。欧盟最终迫使谷歌做出让步,包括承诺十年内不使用Fitbit的数据定位广告。
但欧洲和美国的监管机构都有一种感觉,认为需要在数据问题上采取更多行动。一位布鲁塞尔的资深人士表示:“欧盟委员会没能抓到亚马逊。”他指出,亚马逊最近面对的几个月在税务和反垄断调查中,取得了完全或部分的胜利。“布鲁塞尔急于插手消费者的案子。”
随着“物联网”的发展,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物品在收集数据——从可穿戴设备到吸尘器——反竞争并购的可能性也在上升。因此,科技公司应该做好准备:反垄断调查人员将继续在数据背后进行调查。(来源:《金融时报》评论员 JAVIER ESPINOZ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