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韬安资讯 > 详情

【行业聚焦】2024年度(第九届)AIPPI中国分会版权热点论坛隆重举行

2024-12-08

网站顶部.gif


图片

2024年12月7日,国际保护知识产权协会(AIPPI)中国分会成功举办了2024年度(第九届)版权热点论坛,论坛由AIPPI中国分会版权专业委员会承办,北京韬安律师事务所、新丽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北京瑞诺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协办。本次论坛不仅发布了AIPPI中国分会2024年版权十大热点案件并进行了专业点评,展示了本年度版权保护领域的重要动态,还发布了《短剧行业法律合规指引》,旨在促进微短剧行业的健康发展。论坛以“主题演讲+圆桌访谈”的方式举行,共计二十余位来自学术界、司法界、实务界等领域的学者、专家、法官、律师代表围绕近年著作权领域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并与现场参会嘉宾进行互动。


图片
(请上下滑动查看)

- 01 -
开 幕 式

在AIPPI中国分会李毅秘书长的热情主持中,2024年度AIPPI中国分会版权热点论坛如约而至。本次论坛不仅是知识产权保护领域的年度盛会,更对著作权保护的热点话题与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且集中的探讨。


中国版权协会常务副理事长于慈珂先生宣读了一份富有洞见力的致辞,致辞集中探讨了新技术环境下版权保护所面临的挑战,并特别强调了两个关键议题。首先,关于新技术条件下思想与表达二分法的版权问题,致辞中指出,随着新兴技术的广泛应用,作品的创作与传播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的版权界限被模糊,因此应当重新审视和阐释思想和表达的内涵与外延,以适应新技术的发展。其次,针对人工智能创作的版权问题,致辞亦提出了深入见解。分别从版权主体和版权客体两个角度出发,提出了人工智能创作作品的版权归属、保护力度、价值评判标准等核心问题,并强调对之应当秉持开放包容、审慎平衡的态度探索,构建科学合理、符合人工智能时代特征的版权制度体系。最后,于副理事长揭秘,这份致辞是他运用3个人工智能大模型,选取“2024年度版权热点论坛致辞稿”“新技术条件下的思想与表达二分法的版权问题”“人工智能创作的版权问题”等提示词,提出1500字左右字数要求后,由人工智能生成的。于副理事长说到今天既然是讨论人工智能问题,干脆用人工智能来写,这份致辞表达清楚,可以展现人工智能的发展状况,人工智能的问题足以引发大家深入讨论。


AIPPI中国分会会长龙传红先生在致辞中指出,经过多年努力,AIPPI版权分会热点论坛已逐渐发展成为中国版权领域的盛会。他对参与本届论坛的所有演讲嘉宾、圆桌访谈嘉宾、主持人及与会者表达了诚挚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龙传红会长特别提到,2024年世界知识产权大会在杭州成功举办,这也是AIPPI成立127年来,中国首次作为主办方在中国本土举办大会,对世界知识产权发展影响深远。有来自92个国家和地区约2300名知识产权界人士参会,其中包括1500多名境外参会人员,创下了世界知识产权大会的参会地区、参会人数纪录。人民日报、新华社、总台央视、求是网、解放军报、经济日报、中国青年报、法治日报等主要新闻单位均对大会进行了报道。报道称,这次大会的举办不仅是中国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里程碑,也是中国深度参与全球知识产权智力的新起点,更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大平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国清亲临开幕式,宣读习近平主席贺信并致辞,习近平主席在贺信中强调:中国始终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深入推进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推动知识产权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知识产权发展之路。中方愿同各方一道,继续加强合作,坚定维护国际知识产权多边体系,为打造有利于创新发展的国际环境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推动全球知识产权智力体系向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为增进人类福祉贡献中国力量。习近平主席的贺信体现了中国对知识产权工作的高度重视强调,对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予以肯定,同时也向世界宣示了中国致力于携手推进国际知识产权保护的决心。龙传红会长还提到,版权执法部门按照版权工作“十四五”规划部署,不断优化版权保护环境。而全球范围内不断出现有关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各大热点案件与新型案件,都是版权保护面临的问题。本届论坛还将继续发布年度版权十大热点案件,旨在以小见大地展示出本年度著作权领域的新情况、新趋势、新问题。


图片
(请上下滑动查看)

- 02 -
2024年度AIPPI中国分会版权十大热点案件发布

2024年度AIPPI中国分会版权十大热点案件由中国分会版权专业委员会委员、国际关系学院法学院院长、郝敏教授发布。她隆重介绍了本次十大热点案件的9位评审专家,并指出十大热点案件是综合了专家评审、网络票选、案件类型、审理机关、地域和关注度等因素选出,包括民事案件八件、刑事二件、行政一件,具体涉及软件著作权保护、实用艺术作品认定、影视剧著作权保护等多个领域,深入反映了我国目前版权保护的新情况、新趋势、新问题。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审判监督庭三级高级法官李洹则对这些案件进行了细致深入的分析,逐一探讨十大热点案件所体现的多重争议、典型意义、热点话题,为参会者带来了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

2024年度AIPPI中国分会十大版权热点案件名单如下:
案件1:全国首例涉“车联网”著作权侵权案
案件2:热播剧署名纠纷“诉前禁令”和解案
案件3:服装等实用艺术作品认定及著作权侵权案
案件4:“实质性相似+接触”原则在软件著作权侵权判定中适用案
案件5:全国首例《数据知识产权登记证》效力认定案
案件6:《你好,李焕英》网络直播著作权侵权案
案件7:非法出版网络游戏,被处以1.5亿高额罚款案
案件8:潮玩盲盒直播侵权的举证责任分配案
案件9:通过反向工程侵犯数控系统软件案
案件10:国家标准著作权侵权案

图片
(请上下滑动查看)

- 03 -
主题演讲


主题演讲环节由北京知识产权法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杨华权先生主持,共邀请了六位在业内具有较高影响力的嘉宾发表演讲。


北京互联网法院副院长赵长新以《加快推进知识产权审判现代化,更好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互联网知识产权协同共治》为题发表了主题演讲。赵长新副院长以“行业领域新、商业模式新、权利客体新”为关键词,介绍了近年来北京互联网法院的案件受理情况,并从三个方面对本主题进行了细致而深入的展开。第一,强化行政司法协同机制作用发挥,助力数字版权生态建设;第二,构建跨域涉网著作权协同治理机制,进一步汇聚司法保护合力;第三,打造“一支点多站点”版权保护区块链矩阵,以数字技术协同创新优化司法供给。赵长新副院长还着重介绍了北京互联网法院在著作权司法保护领域的最新成就、经验与挑战,并强调了“以裁判树规则、以规则促治理、以治理助发展”的裁判理念。


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教授李扬以《AI数据训练行为在著作权法的定性》为题发表了主题演讲。作为数字版权领域的资深研究者,李扬教授对AI数据训练行为从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李扬教授指出,对大型语言模型进行训练需要非常庞大的数据量,而高品质作品的创作与生产亦需付出大量私人成本,那么如何调和训练者与著作权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便成为关键性问题。对此,李扬教授对比了中国、日本、欧盟、德国、美国的相关立法与司法文件,从产业政策视角下对世界范围内的法政策选择经验进行深入总结。李扬教授认为,日本的非作品性使用立法模式至少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与思想与表达二分法相悖、与现行著作权法存在违和感、立法技术在逻辑上无法自洽。李扬教授认为,中国的法律应该解决中国的问题,鉴于AI研发和应用的深度和广度,将决定国际竞争格局和国计民生的方方面面,我国AI研发水平相比美国尚有相当差距,对AI的研发和应用眼下和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管著作权许可市场是否失灵,均不宜过严监管,暂应通过著作权法实施条例为AI数据训练增设合理使用例外条款,待该制度严重影响到高质量数据的产出时再进行法政策的调整,针对AI数据训练规定法定许可和集体管理制度,从而兼顾AI研发者和著作权人利益。最后,李扬教授还提出了一系列发人深省的问题,如AI服务提供者对输出端侵权的AIGC内容是否应当和如何承担侵权责任等。


北京律协著作权法律专业委员会委员邓尚锐以《微短剧的法律环境与政策解读——版权保护及侵权风险》为题发表了主题演讲,主要聚焦于微短剧行业概况、微短剧监管政策解读以及微短剧版权争议中的特殊问题三个方面。首先,就微短剧行业概况方面,邓尚锐律师从当下微短剧的法规定义、市场规模、具体分类、收益模式等多个维度作出了细致而深入的讲解,全方位呈现了微短剧行业的发展现状。其次,就微短剧监管政策解读方面,邓尚锐律师梳理了我国微短剧制作播出方面监管政策的历史脉络,详细解读了目前业内的最新监管要求文件。最后,就微短剧版权争议纠纷方面,邓尚锐律师不仅从制作与传播两个环节对争议类型进行了精辟的归纳,还特别提到了诸多微短剧版权争议中的特殊问题,如有关被告身份的锁定、侵权比例、“套路”与“抄袭”之间的关系、侵犯著作权罪入刑标准等。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李琛教授以《重思“表达”概念的规范意义》为题发表了主题演讲,从“表达”与“表达行为”的概念出发,分析了“AI用户指令行为是不是创作”,观点深入而富有启发。李琛教授首先梳理了美学理论对“表达”的阐释,指出表达行为是直接运用艺术语言建构符号形式的行为;作品分类以不同符号语言为依据;除了同一故事有可能被不同的符号语言重述之外,不同作品的符号语言不可转换。以上美学判断被法学吸纳,并具有规范意义。作品语言运用能力的稀缺性,为“著作权法只保护表达”提供了正当性;未直接运用作品语言的主体,不能成为作者;除了重述同一故事外,不同符号语言的作品之间不成立改编关系或同一关系。据此,李琛教授对“AI指令创作说”提出了质疑,认为单纯的指令行为没有运用相应的作品语言,不属于表达行为。确认“文字可以创作出美术作品”,不符合作品的分类,也违反了不同艺术语言之间不可转换的原理。最后,李琛教授还指出了“AI指令创作说”可能带来的超越个案的影响,尤其是可能造成涉AI案件与非涉AI案件中相同问题的裁判逻辑不一致,建议后续的司法实践谨慎斟酌。


华东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王迁以《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是作品吗?》为题发表了主题演讲,并从两个方面展开了深入探讨。首先,关于创作行为和创作工具的关系,王迁教授结合技术专业团队在AI大模型中使用相同提示词却得到完全不同生成物结果等例证,充分论证了著作权法实施条例中的“直接产生”指的应当是人基于自由意志直接决定构成作品的表达要素。其次,关于思想与表达二分法,王迁教授指出,智力投入和独创性不仅对应表达,也对应思想,因此不能依据人工智能生成内容体现了用户干预就认定其是作品。王迁教授还提到,人工智能绘图与人类绘图最基本的逻辑区别,是人工智能绘图是从极尽详细的文字语言出发,而人类的视觉艺术是从视觉本身出发的。最后,王迁教授还厘清了作品侵权演绎与演绎作品的作者认定,据此指出,虽然生成物存在侵犯原作品著作权人权利的可能性,但并不等价于行为人对该生成物就应当享有著作权并被保护。


AIPPI中国分会会员、大会版权议题中国分会代表高成以《AIPPI世界知识产权大会(杭州)版权决议——戏仿抗辩》为题发表了主题演讲。高成指出,2024年AIPPPI杭州大会版权议题为著作权领域的戏仿抗辩,旨在研究未经原作作者许可,第三方是否可以使用该著作权作品来创作戏仿作品,以及在什么条件下不承担侵权责任。高成结合各分会的详细表决数据,带领大家从是否应当适用三步检验法、戏仿是否需满足一些特殊条件、原作者精神权利是否应属于著作权例外或限制等多个方面回顾了本次版权议题所讨论的主要内容。最后,高成介绍了大会决议内容,并对参与本届大会中国分会版权议题调研的专家与同事作出了诚挚的感谢。


图片
(从上至下分别为:杨华权、赵长新、李扬、邓尚锐、李琛、王迁、高成 请上下滑动查看)

- 04 -
《短剧行业法律合规指引》发布


北京韬安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李景健律师还特别发布了《短剧行业法律合规指引》。李景健律师指出,短剧行业正处于“野蛮生长”向“合规发展”的拐点,且从业者背景不一、整体的法律合规意识相对较弱,而本次发布的《短剧行业法律合规指引》将包括40个常见问题,涵盖行政监管及资质、投资、拍摄制作、知识产权、未成年人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数据合规、出海等八个方面,旨在搭建法律、学理和实务之间的桥梁,努力建立行业中法律、合规的共识,实现短剧行业快速且健康地发展。


图片


- 05 -
圆桌访谈(一)司法审判视角下的“思想与表达”再辨析

以司法审判视角下的“思想与表达”再辨析问题为主题的圆桌访谈由中央财经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杜颖教授主持,与谈嘉宾有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张广良教授、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副庭长王栖鸾法官、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叶胜男法官、北京互联网法院法官会议副主任张倩法官。与谈嘉宾们从传统著作权保护范畴出发,结合AIGC等新兴技术背景下的版权问题,深入讨论了文学作品、网络游戏规则的版权保护,AI生成内容的可版权性等问题,旨在明晰在新旧问题交织的当下,著作权法该如何适应技术发展,保护创新成果,同时维护公共利益。与谈嘉宾们所提出的观点对于理解和应对数字化时代著作权法面临的挑战具有重要意义,为法律学术界与实务界提供了宝贵的思考和启示。

图片
(请上下滑动查看)

- 06 -
圆桌访谈(二)AIGC与版权

以AIGC与版权为主题的圆桌访谈由AIPPI中国分会版权专业委员会主席王军律师主持,与谈嘉宾有清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蒋舸,AIGC技术专家、中国科大合成现实CEO贾真先生,AI艺术家、中国著名电台DJ音乐人杨樾先生,新丽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法务部副总监勾博学先生。与谈嘉宾们从法学专家、技术专家、创作者和产业实践者四个不同视角深入探讨了AIGC的发展现状、技术进步、创作控制力以及法律确权等议题,对如何平衡技术创新与法律规制,推动AIGC的健康发展分享了精彩观点。此次圆桌访谈展示了AIGC领域的最新实务现状和学术观点,为一线从业者、实务界人士、学术界人士提供了宝贵的交流平台,对于推动相关法律政策的制定和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图片


- 07 -
闭幕式


在会议的闭幕环节,AIPPI中国分会版权专业委员会主席王军律师发表致辞。王军律师深情致敬了近日离世的琼瑶女士,并向即将荣休的李毅秘书长致以崇高敬意。李毅秘书长分享了他参与AIPPI工作近30年的心得体会,并鼓励年轻一代积极参与国际知识产权交流。最后,在对过去一年版权领域的热点讨论和成果的回顾中,李毅秘书长宣布2024年度AIPPI中国分会版权热点论坛正式闭幕。


图片
(请上下滑动查看)


- END -
本栏目文章为本所为本行业及社会公众提供的公益性普法服务,不属于针对具体事项的法律意见,也不代表本所针对具体个案的意见或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