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国家网信办:截至2024年末共302款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完成备案
爱奇艺起诉AI初创公司MiniMax版权侵权
国家网信办发布关于《网络信息内容多渠道分发服务机构相关业务活动管理规定(草案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
全国数据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国家发改委、国家数据局、工信部联合印发《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引》
最高法:规制科创领域不正当竞争和垄断行为,严惩垄断协议
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试行)》的通知
商务部:欧盟依据《外国补贴条例》对中国企业调查中采取的相关做法构成贸易投资壁垒
英伟达CES展会上发布GB10超级芯片、Cosmos机器人平台及RTX 50系列显卡等
德国BSI 发布关于 AI 可解释性的白皮书
欧洲法院判决欧盟违法将个人数据转移到美国,赔偿个人400欧元
美国政府推出智能设备网络安全标签
英国反垄断监管机构宣布将对苹果和谷歌展开调查
美国重要能源生产商因非法合并面临560万美元罚款
一、元宇宙与人工智能
1. 国家网信办:截至2024年末共302款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完成备案
2025年1月8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以下简称国家网信办)发布关于2024年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已备案信息的公告。
促进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创新发展和规范应用,2024年,网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按照《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要求,持续开展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备案工作。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共302款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在国家网信办完成备案,其中2024年新增238款备案;对于通过API接口或其他方式直接调用已备案模型能力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或功能,2024年共105款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或功能在地方网信办完成登记。
提供具有舆论属性或者社会动员能力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的,可通过属地网信部门履行备案或登记程序。已上线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或功能,应在显著位置或产品详情页面公示所使用已备案或登记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情况,注明模型名称、备案号或上线编号。(来源:第一财经)
2. 爱奇艺起诉AI初创企业MiniMax版权侵权

(来源:东方财经)
2025年1月6日消息:知名视频流媒体平台爱奇艺已向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法院正式提起诉讼,指控国内AI初创企业MiniMax在AI模型训练及内容生成流程中涉嫌侵犯其版权。据相关消息透露,MiniMax被指控未经授权使用了爱奇艺享有版权的素材进行模型训练,导致生成的内容构成了对爱奇艺版权的侵犯。爱奇艺方面强烈要求MiniMax立即停止这一侵权行为,并索赔约10万元人民币。而MiniMax方面则可能提出抗辩,声称所涉素材为公开资源或由用户输入,并试图依据技术中立原则来免除自身的法律责任。
我国现行法律规定明确要求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提供者必须采用“合法来源”的数据和基础模型,以确保不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值得注意的是,MiniMax旗下的海螺AI在用户协议中也明确建议用户避免侵犯版权、商业秘密和个人权利,并要求用户上传的数据需为原创或已获得合法授权。一旦收到投诉、法律文件及侵权证据,海螺AI将迅速采取删除或封锁侵权用户账户的措施。
目前,该案件仍在进一步审理之中,具体判决结果尚需等待法院的裁决。(来源:数据法盟)
二、数据合规与个人信息保护
1. 国家网信办发布关于《网络信息内容多渠道分发服务机构相关业务活动管理规定(草案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
2025年1月10日,国家网信办发布关于《网络信息内容多渠道分发服务机构相关业务活动管理规定(草案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其主要内容有:
入驻审核与备案:网络信息内容服务平台要求MCN机构办理入驻手续,重点审核其是否依法办理经营主体登记、设立内容管理负责人、有与业务范围和服务规模相适应的内容审核人员以及健全的内容安全、人员管理培训等制度。MCN机构入驻后,平台需在10个工作日内向平台所在地省级网信部门办理备案登记手续,备案登记信息发生变更的,也需在10个工作日内办理变更手续。
内容审核与责任:MCN机构应在其签约的网络账号发布信息前,履行信息发布审核义务,进行合规审核,并留存审核记录备查。网络信息内容生产者对其发布的信息内容负主体责任,对所属机构审核结果存在异议的,可以向网络信息内容服务平台提出申诉。
禁止行为:MCN机构不得违规操纵旗下网络账号,不得以任何形式允许第三方违规使用其后台管理账号或旗下网络账号。不得直接或组织、教唆、委托、协助签约的网络账号实施制造发布网络谣言、煽动网民情绪、集纳负面信息、恶意蹭炒社会热点事件、渲染炒作突发案事件、利用“网红儿童”牟利等行为。
平台责任与监管:网络信息内容服务平台应加强日常管理,制定并公开MCN机构管理规则,建立分级管理制度,防范信息内容风险。对于违反规定的MCN机构,平台应依法依约采取警示提醒、限期改正、暂停营利权限、限制提供服务、入驻清退、纳入黑名单等措施,并向网信部门报告。网信部门根据需要开展监督检查,MCN机构和平台应予以配合。(来源:民法商律)
2. 全国数据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2025年1月10日,全国数据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部署,总结2024年工作,安排部署2025年重点任务。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郑栅洁出席会议并讲话,国家数据局党组书记、局长刘烈宏作工作报告。
会议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新时代的数据使命,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以及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要求,聚焦三中全会部署的数据领域重点改革任务,继续坚持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强化统筹数字中国、数字经济、数字社会规划和建设,持续完善政策制度和体制机制,重点突破数据要素市场化价值化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担当作为、改革攻坚,努力完成“十四五”规划和《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下基础。(来源:网络与信息法学会)
3. 国家发改委、国家数据局、工信部联合印发《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引》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
2025年1月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引》(以下简称《指引》)。
《指引》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数据发展和安全,以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为主线,以构建高速互联、高效调度、开放普惠、安全可靠的国家数据基础设施为核心,以打通数据流通动脉、畅通数据资源循环、推进数据应用开发为关键,提出分阶段开展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夯基架梁、互联互通的推进路径,推动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形成横向联通、纵向贯通、协调有力的基本格局,总体实现“汇通海量数据、惠及千行百业、慧见数字未来”的美好愿景。《指引》阐述了国家数据基础设施概念内涵、发展愿景、总体功能、总体架构,从数据流通利用、算力底座、网络支撑、安全防护等四个方面指明具体建设方向。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加强统筹协调,持续在政策、技术、标准、人才等方面做好组织保障,会同有关方面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抓好落实,共同推进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来源:数博会)
三、反垄断与竞争法
1. 最高法:规制科创领域不正当竞争和垄断行为,严惩垄断协议
2025年1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关于以高质量审判服务保障科技创新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依法规制科技创新领域的不正当竞争和垄断行为,助推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
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副庭长郃中林介绍,最高人民法院始终注意在切实保护专利等合法垄断权利的同时,依法履行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司法职责,合理把握激励科技创新与维护公平竞争的关系,依法规制科技创新领域的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深入推进公平竞争政策落实,助推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一是明确反垄断法律适用规则。2024年6月,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垄断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对司法反垄断从程序操作到实体法律适用作出全面系统的规范,对于公正高效审理垄断民事案件、维护市场公平竞争具有重要作用。二是加大反垄断案件审判力度。严惩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等垄断行为,依法维护中小企业竞争利益,增强市场竞争动力。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成立六年来共受理垄断民事和行政二审案件282件,审结243件。三是依法规制科技创新领域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依法严惩破坏公平竞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引导新领域新业态健康、有序发展。在“新能源汽车底盘”技术秘密侵权案中,积极创新规则认定侵权事实、细化责任承担方式,推动知识产权审判理念更新和裁判规则创新。(来源:竞争法前沿)
2. 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试行)》的通知
2025年1月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试行)》(以下简称《指引》)的通知,明确了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底线和红线;要求维护统一的公平竞争制度,进一步规范不当市场竞争和市场干预行为。同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深入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有关情况。市场监管总局规划和财务司副司长缪丹表示,下一步,市场监管总局将加快出台《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实施办法》,进一步细化审查标准,压实审查责任,督促指导各地方、各部门贯彻实施好《公平竞争审查条例》,维护统一的公平竞争制度。同时缪丹表示,将充分发挥公平竞争审查抽查、督查、举报处理等监督保障机制的作用,确保条例各项要求落实落地,坚决破除各种形式的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助力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来源:反垄断前沿)
3. 商务部:欧盟依据《外国补贴条例》对中国企业调查中采取的相关做法构成贸易投资壁垒
2025年1月9日,商务部发布公告,应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申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和《对外贸易壁垒调查规则》有关规定,商务部于2024年7月10日发布2024年第28号公告,决定就欧盟依据《外国补贴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对中国企业调查中采取的相关做法进行贸易投资壁垒调查。现本调查结束,根据调查结果和《对外贸易壁垒调查规则》第三十一条规定,商务部认定,欧盟依据《外国补贴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对中国企业调查中采取的相关做法存在《对外贸易壁垒调查规则》第三条所规定的情形,构成贸易投资壁垒。
1. 英伟达CES展会上发布GB10超级芯片、个人AI超级计算机、Cosmos机器人平台及RTX 50系列显卡2025年1月7日,英伟达在CES 2025展会上发布了一系列重磅AI产品,展现了从芯片到应用的全面布局。受此利好消息影响,公司股价在发布会前上涨4.7%,过去12个月累计涨幅达205%。英伟达CEO黄仁勋在CES 2025展会上主题演讲的核心要点如下:英伟达发布了基于Blackwell架构的新型AI芯片GB10,这是其高性能GB200平台的精简版本。GB10将一个Blackwell GPU与Grace CPU结合,将用于代号为Project DIGITS的桌面AI计算系统,该系统配备128GB统一内存和4TB存储空间,预计将于2025年5月上市。公司推出了面向物理AI系统的Cosmos平台,采用世界基础模型(WFMs)来模拟现实世界条件。同时发布Isaac GROOT Blueprint软件,支持通过Apple Vision Pro头显来训练人形机器人。丰田、大陆和Aurora等公司已采用其自动驾驶技术套件。黄仁勋预测,自动驾驶将成为"首个万亿美元级机器人产业"。顶级型号RTX 5090性能较上代RTX 4090提升一倍,售价1,999美元。入门级RTX 5070借助DLSS技术实现与RTX 4090相当的游戏性能,展现了AI在游戏领域的应用潜力。(来源:Saasverse)2. 德国BSI 发布关于 AI 可解释性的白皮书2025年1月6日,德国联邦信息安全局(BSI)发布了一份白皮书,讨论了人工智能(AI)的可解释性,特别是可解释的人工智能 (XAI)。该文件讨论了提供 AI 决策解释的实体(如公司)与接收 AI 决策的实体(如消费者或监管机构)之间的交互。它强调了 XAI 的挑战,包括由于不同的事后解释方法而导致的解释不一致的可能性、预测或解释模型中的风险,以及隐藏不公平的 AI 模型的“公平清洗”问题。该白皮书提出了可能的解决方案,例如开发可靠的操作检测方法,并创建新一代不可操作的解释方法。(来源: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AIIA) 二、数据合规与个人信息保护
1. 欧洲法院判决欧盟违法将个人数据转移到美国,赔偿个人400欧元
2025年1月8日,欧洲普通法院作出一项裁决,开创了新先例,命令欧洲委员会向一名个人支付损害赔偿金,因为该个人的数据在没有充分保护的情况下被非法转移到了美国。尽管原告托马斯·宾德尔(Thomas Bindl)仅获赔400欧元,但法院的裁决可能为欧盟数据保护诉讼和代表诉讼开启一个新的范式。欧洲委员会有权向欧洲联盟法院提起上诉。根据裁决,普通法院认定,在欧洲-美国隐私盾协议和欧洲-美国数据保护框架之间的过渡期内,欧洲委员会在将宾德尔的数据转移到美国时“严重违反了旨在赋予个人权利的法律规则”。数据转移发生在宾德尔使用Facebook登录功能访问欧洲委员会管理的网站时,该网站收集了他的IP地址以及浏览器和终端信息。法院在新闻稿中解释说,欧洲委员会“既未证明也未声称存在适当的保障措施,特别是标准数据保护条款或合同条款”来合法地促进数据转移。法院还解释了非物质损害赔偿的适用性,指出鉴于所称的转移保障措施不足,宾德尔“在发现自己的个人数据处理方面处于某种不确定的状态”。宾德尔在接受IAPP独家采访时表示,这一裁决是“消费者权利的胜利”,它“清楚地表明,侵犯隐私权的行为及其造成的损害必须得到赔偿”。(来源:清华大学智能法治研究院)On January 7,2025,the White House announced the launch of the U.S. Cyber Trust Mark, a new cybersecurity safety label for internet-connected consumer devices.The Cyber Trust Mark label, which will appear on smart products sold in the United States later this year, will help American consumers determine whether the devices they want to buy are safe to install in their homes.It's designed for consumer smart devices, such as home security cameras, TVs, internet-connected appliances, fitness trackers, climate control systems, and baby monitors, and it signals that the internet-connected device comes with a set of security features approved by NIST.Vendors will label their products with the Cyber Trust Mark logo if they meet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 (NIST) cybersecurity criteria. These criteria include using unique and strong default passwords, software updates, data protection, and incident detection capabilities.Consumers can scan the QR code included next to the Cyber Trust Mark labels for additional security information, such as instructions on changing the default password, steps for securely configuring the device, details on automatic updates (including how to access them if they are not automatic), the product's minimum support period, and a notification if the manufacturer does not offer updates for the device.(Source:BleepingComputer)2025年1月7日,白宫宣布推出美国网络信任标识(U.S. Cyber Trust Mark),这是一个针对与互联网连接的消费设备的新网络安全标签。网络信任标识标签将于今年晚些时候出现在美国销售的智能产品上,它将帮助美国消费者确定他们想购买的设备是否可以安全地在家中安装。该标签专为消费类智能设备而设计,如家庭安全摄像头、电视、联网家电、健身追踪器、气候控制系统和婴儿监视器等,它表明联网设备具有一套经 NIST 批准的安全功能。如果供应商的产品符合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的网络安全标准,就会贴上网络信任标识。这些标准包括使用唯一且强大的默认密码、软件更新、数据保护和事件检测能力。消费者可以扫描 “网络信任标识 ”标签旁的 QR 码,了解更多安全信息,如更改默认密码的说明、安全配置设备的步骤、自动更新的详细信息(包括如果不是自动更新,如何访问)、产品的最短支持期限,以及制造商不提供设备更新的通知。(韬安翻译)三、反垄断与竞争法
1. 英国反垄断监管机构预计对苹果和谷歌展开调查,指控其阻碍智能手机浏览器创新
2025年1月7日,据外电报道,英国反垄断监管机构预计将对苹果和谷歌展开调查,指控这两家公司可能阻碍智能手机浏览器的创新,并垄断移动生态系统。这些指控并不新鲜,竞争营销管理局在 11 月就表示希望调查这两家大型科技公司。据路透社报道,英国监管机构将于本月开始对这两个领域展开调查,并在大约六个月后对第三个领域展开调查。每项调查都将在法定的九个月期限内完成。如果 CMA 了解到苹果和谷歌拥有双头垄断地位,这些反垄断指控可能会导致与欧盟《数字市场法案》类似的解决方案。在此禁令中,苹果必须向第三方市场开放 App Store。该公司还必须提供第三方支付系统,并允许用户预先选择默认应用,例如他们喜欢的浏览器。在不久的将来,更多默认应用可能会被替换为其他选项。CMA 表示,新制度将寻求最大限度地提高英国对科技公司的吸引力,同时确保选择和有竞争力的价格。(来源:反垄断实务评论)
2. 美国重要能源生产商因非法合并面临560万美元罚款
2025年1月7日,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宣布,原油生产商XCL Resources(XCL)、Verdun Oil (Verdun)和EP Energy (EP)因合并过程中实施非法抢跑行为(gun jumping),违反了《HSR法案》,将支付560万美元的民事罚款,创下了美国对非法抢跑处罚金额的最高纪录。
在反垄断法领域,抢跑行为指的是在企业合并、收购或其他形式的经营者集中过程中,在未依法向相关监管机构申报或未获得批准的情况下,提前实施了部分或全部交易的行为。这种行为违反了经营者集中的法律规定,可能会对市场竞争造成负面影响,并对监管机构充分审查该类交易带来阻碍。根据诉状,在合并交易达成时与XCL共同经营的Verdun同意以14亿美元收购EP,该交易受《HSR法案》的约束。《HSR法案》要求公司和个人向反垄断监管机构报告超过一定门槛的大型交易,合并各方需提交HSR表格,并在完成交易前遵守等待期规定。监管机构在交易报告后的30天内进行初步调查,合并各方在调查期间完成收购通常违法。然而,诉状称,EP允许XCL和Verdun在交易结束前对EP日常业务的重要方面进行运营和决策控制,这违反了《HSR法案》的等待期要求。三家公司在HSR等待期间的非法抢跑行为包括:XCL和Verdun下令停止EP计划的钻井和开发活动;XCL和EP共同管理EP在犹他州尤因塔盆地地区的客户关系和相关合同业务;Verdun参与协调EP在德克萨斯州鹰福特地区的客户价格。诉状称,当美国市场面临严重的供应短缺和油价高点时,此举将导致EP的原油供应短缺,最终使美国人在加油站支付高额油价。(来源:武大知识产权与竞争法)本栏目文章为本所为本行业及社会公众提供的公益性普法服务,不属于针对具体事项的法律意见,也不代表本所针对具体个案的意见或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