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韬安资讯 > 详情

【韬安前沿观察】 DeepSeek成全球增长最快AI应用 OpenAI发布新模型Deep Research反击DeepSeek

2025-02-10


网站顶部.gif



目录

  • DeepSeek超ChatGPT成全球增长最快AI应用

  • 817样本激发7倍推理性能:上交大“少即是多”定律挑战RL Scaling范式

  • 北京发布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

  • 上海市网信办等五部门发布数据出境负面清单管理办法、负面清单

  • 中国对谷歌启动反垄断调查,或与安卓系统有关

  • 中国正考虑对苹果展开反垄断调查

  • 欧盟正式发布《人工智能系统定义指南》,促进《人工智能法案》实施

  • OpenAI发布新模型Deep Research反击DeepSeek

  • OpenAI在欧洲推出数据驻留服务

  • 欧盟发布禁止类人工智能(不可接受风险)实践指南

  • DeepSeek爆火,赋诗一首回应他国“十面埋伏”

  • 欧盟委员会基于DSA要求Shein提供有关平台非法产品及其推荐系统的信息






一、元宇宙与人工智能

1.  DeepSeek超ChatGPT成全球增长最快AI应用

2025年1月20日DeepSeek-R1推理大模型发布,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广泛关注。其开源、低成本的特性使其在性能上与OpenAI的ChatGPT和GPT-4等顶尖模型相媲美,但开发成本却远低于西方同类产品,仅需500万至600万美元,而OpenAI的投入高达数十亿美元。DeepSeek的发布不仅重塑了AI技术开发路径,还直接挑战了英伟达等美国企业的市场地位。1月27日,受DeepSeek发布影响,英伟达股价暴跌17%,市值蒸发近6000亿美元,创下美股单日最大跌幅纪录。美国科技股整体承压,纳斯达克指数一度下跌3.1%。

与此同时,OpenAI和Google等竞争对手迅速做出反应,发布新产品以应对DeepSeek带来的威胁。此外,DeepSeek在苹果App Store中超越ChatGPT,成为中美两国用户下载量第一的应用,进一步巩固了其受欢迎程度。DeepSeek的崛起也引发了对美国科技泡沫的担忧。市场普遍认为,DeepSeek的技术突破可能动摇了英伟达等公司对高端GPU的依赖,并削弱了其在AI芯片市场的垄断地位。尽管如此,摩根士丹利等机构仍看好英伟达的长期发展潜力,并认为其股价下跌是短期波动。


(图片来源:DeepSeek官网)

DeepSeek的出现不仅展示了中国AI技术的进步,还对全球AI竞争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其开源模式和高效算法为更多企业提供了参与AI开发的机会,同时也迫使传统巨头重新审视自身的发展策略。(来源:量子位智库、雪球网)

2.  817样本激发7倍推理性能:上交大“少即是多”定律挑战RL Scaling范式

2025年2 月 3 日,上海交通大学的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名为LIMO(Less is More for Reasoning)的新方法,仅用817条精心设计的样本,通过简单监督微调,就让模型在数学竞赛级别的题目上超越了使用海量数据训练的主流模型,如OpenAI的o1-preview和DeepSeek-R1等。这一成果挑战了“更大即更强”的传统认知,证明大模型的推理能力并非依赖于海量数据训练,而是可以通过高质量的小规模数据激活。


LIMO的核心在于“激活潜在能力”,而非传统方法的“训练新能力”。研究发现,模型在预训练阶段已掌握大量数学知识,关键在于通过高质量推理链激活这些能力。实验表明,LIMO在数学竞赛AIME测试中准确率高达57.1%,远超传统方法的6.5%,并且在多个基准测试中平均准确率达到72.8%,大幅领先于其他模型。

LIMO的成功揭示了推理链质量、问题难度和预训练知识的重要性。未来,该方法有望扩展到更多推理领域,为人工智能的高效推理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图文来源:机器之心)

二、数据合规与个人信息保护

1.  北京发布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

2025年2月5日,北京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发布《关于加快北京市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实施意见》旨在优化公共数据资源配置,持续推进公共数据高质量供给、高效率流通、高水平应用,加快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综合试验区建设,为首都新质生产力培育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实施意见》指出充分发挥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枢纽作用,以公共数据产品入场引领高价值、高频次数据流通交易,建立与数据流通利用增值协作网络、公共数据专区的联动机制,优先推动金融、医疗健康、交通等数据价值高、社会需求度大的公共数据产品入场交易,赋能实体经济发展。推进京津冀数据流通交易协同,逐步向全国辐射,支撑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建设。(来源:北京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2.  上海市网信办等五部门发布数据出境负面清单管理办法、负面清单

2025年2月8日,上海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上海市数据局、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管委会、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委会联合公布《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数据出境负面清单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管理办法》)《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数据出境管理清单(负面清单)(2024版)》(以下简称《负面清单》)。

《管理办法》分为总则、工作机制与职责、负面清单实施与管理、数据出境促进措施、监督管理、附则等六章21条,重点围绕负面清单的制定流程、职责分工、适用范围、安全监管等方面进行设计,是制定负面清单和开展日常监管的基本规范;《负面清单》综合考虑行业主管监管部门要求、数据分类分级规则、数据敏感程度等因素,首批制定涵盖金融(再保险)、航运(国际航运)和商贸(零售与餐饮业、住宿业)3个关键领域,包括重要数据、个人信息2类数据,涉及6个具体场景,84个数据项。

本次发布的《管理办法》及《负面清单》,聚焦上海“五个中心”建设和三大先导产业,以解决企业实际问题为导向,在充分论证和广泛调研基础上形成。这标志着上海市在数据跨境流动便利化服务创新改革方面迈出重要一步,有力推动上海市高水平开放和高质量发展。(来源:网信上海

三、反垄断与竞争法

1.  中国对谷歌启动反垄断调查,或与安卓系统有关

2025年2月4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正式对美国谷歌公司立案调查,原因是其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此次调查被认为与谷歌的安卓操作系统业务密切相关。安卓系统作为全球最大的移动操作系统,占据了约70%的市场份额,而全球约70%的智能手机由中国厂商生产,这些厂商大多依赖安卓系统。


图片



谷歌被业内指责利用安卓系统的市场支配地位,通过技术与商业限制对中国手机厂商施加诸多约束。例如,谷歌通过与软硬件厂商、海外通信运营商签订协议,设置反分裂义务,限制开发安卓分支操作系统,并要求预装全套谷歌应用程序。这些措施不仅巩固了谷歌在移动操作系统市场的垄断地位,还限制了市场竞争,阻碍了行业创新。

此次中国对谷歌的反垄断调查具有重要的国际意义。谷歌在全球范围内已多次受到反垄断调查,涉及移动操作系统、应用商店、搜索引擎等多个领域。欧盟、韩国、印度等国家和地区也曾对谷歌的垄断行为进行处罚,但这些调查大多未涉及中国市场。根据中国《反垄断法》规定,境外垄断行为若对中国境内市场竞争产生排除、限制影响,中国反垄断执法机构有权进行管辖。

此次调查不仅是对谷歌垄断行为的监管,也是为了推动构建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市场竞争秩序。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移动通信生产和消费市场,具有强大的产业基础和广阔的应用场景。通过加强对跨国垄断行为的监管,推动谷歌取消不合理的限制,将有利于保障中国企业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促进产业创新发展,为全球经济注入新的动力。(来源:世说新语)

2.  中国正考虑对苹果展开反垄断调查

2025年2月5日,苹果公司股价在美股开盘时跌超1.5%,盘前曾大跌近3%。市场分析认为,股价下跌可能与中国反垄断监管机构对苹果公司政策的调查有关。据消息人士透露,中国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正在准备对苹果iOS应用商店的政策展开调查,特别是针对苹果向应用开发者收取高达30%的佣金以及禁止第三方应用商店和支付方式的问题。这些政策被认为可能阻碍市场竞争并损害消费者利益。

图片


长期以来,苹果一直在监管其应用生态系统,以保证全球范围内的质量和安全。但现在,它已成为全球监管机构的眼中钉,不得不实施一系列变革,以避免罚款和其他处罚。去年,该公司修改了其在欧盟的商店做法,以满足《数字市场法》的要求。这导致了第三方应用市场和外部支付方式的出现。然而,打击中国应用商店仍将带来独特的挑战。2025年,世界两大经济体之间的紧张关系继续升级,特朗普在其第二任期开始后几天就对中国征收了10%的关税。中国政府则以关税和出口限制作为回应,并开始对谷歌展开反垄断调查。去年,中国一家法院同意审理一名本土开发商针对苹果收取佣金行为提起的诉讼。这家美国公司还与腾讯就应用商店收费展开了长期谈判,谈判始于2024年。苹果公司辩称,其应用商店是用户在其设备上访问应用程序最安全的方式,而且其收取的费用有助于确保质量。彭博社表示,苹果和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都暂未回应置评请求。(图文来源:第一财经、网络诉讼圈)





一、元宇宙与智能

1.  欧盟正式发布《人工智能系统定义指南》,促进《人工智能法案》实施

《人工智能法案》旨在促进创新的同时,确保高水平的健康、安全和基本权利保护。该法案将人工智能系统分为不同的风险类别,包括禁止类、高风险类以及需履行透明度义务的类别。


自2025年2月2日起,《人工智能法案》下的首批规则开始实施,其中包括人工智能系统定义、人工智能素养,以及极少数在欧盟内构成不可接受风险的禁止人工智能使用案例。

《人工智能系统定义指南》详细定义了人工智能系统需要符合的七个要素特征。基础系统(人工智能系统指的是一个基于机器的系统)、自主性(AI系统被设计为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独立操作)、适应性(系统在部署后能够学习并调整自身行为)、目标(AI系统的设计始终是为了实现某个明确或隐含的目标)、推断能力(系统能够从输入中得出特定的输出)、输出类型(包括预测、内容、建议和决策)、与环境的互动(AI系统的输出不仅仅是反应性的,而且可以积极影响其所处的环境)。

此外,根据欧盟委员会的指导方针,用于改进数学优化的系统(这些系统依赖传统方法进行数学优化)、基本数据处理系统(如常见的EDI电子商务平台系统)、基于经典启发式算法的系统(这些系统使用固定的规则或简单统计方法)、性能依赖基本统计学习规则的简单预测系统(例如用历史平均气温预测明日天气)等四类系统不属于人工智能系统。

鉴于上述系统的共同特征在于其核心功能依赖传统方法、固定规则或简单统计,缺乏自主性、适应性或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推理能力,因而未被纳入《人工智能法案》的监管框架。

值得注意的是,《人工智能系统定义指南》不具有强制约束力,会跟随时间发展而不断完善。后续,欧盟委员会将根据实际需要,特别是实践经验、新出现的问题和使用案例,进行及时更新。此外,虽然欧盟委员会已批准该指南草案,但尚未正式采纳。在所有语言版本齐备后,指南将正式通过并开始适用。

总的来说,通过发布《人工智能系统定义指南》,欧盟委员会能够帮助供应商及其他相关人员确定软件系统是否构成人工智能系统,从而促进《人工智能法案》规则的有效实施。指南的发布标志着欧盟在人工智能监管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为全球范围内的人工智能定义和监管提供了重要参考。(图文来源:赛博研究院)

2.  OpenAI发布新模型Deep Research反击DeepSeek

2025年2月3日,OpenAI东京分部发布全新模型Deep Research。该模型基于o3模型开发,具备像人类分析师一样逐步分解复杂任务、多轮搜索验证信息的能力,可通过端到端强化学习规划研究轨迹,还能根据实时信息调整策略。其突破性在于去除响应限制,可花费5至30分钟甚至更长时间处理问题,以输出更深入准确的结果。

Deep Research由多个模块组成,信息发现模块可快速定位并筛选有价值信息;信息综合模块整合不同渠道信息并提炼要点;推理模块具备逻辑推理和自我修正能力;输出模块则能按需生成高质量的研究报告。在AI安全与规模中心发布的“人类的最后一次考试”测试中,Deep Research准确率达26.6%,是DeepSeek-R1的2.8倍,刷新了此前18.2%的记录。此外,它在Gaia测试的三个难度级别上均达到新高度,并在OpenAI内部的市场研究、学术研究等实际应用场景测试中表现优异。目前,Deep Research将率先提供给Pro用户使用,后续将扩大至其他用户群体。(来源:AIGC开放社区)

二、数据合规与个人信息保护

1.  欧盟发布禁止类人工智能(不可接受风险)实践指南

2025年2月4日,欧盟委员会发布了根据《欧洲人工智能法》定义的禁止人工智能实践指南。这些指南概述了因对欧洲价值观和基本权利构成潜在风险而被视为不可接受的人工智能实践。

《欧洲人工智能法》已于2024年8月1日生效。《欧洲人工智能法》遵循基于风险的方法,将人工智能系统分为四类风险等级,包括不可接受风险、高风险、透明度风险和最小或无风险。其中之一即为根据《人工智能法》第五条禁止的对联盟价值观和基本权利构成不可接受风险的人工智能实践。该法将人工智能系统分为不同的风险类别,包括禁止类、高风险类和需履行透明度义务的类别。指南特别涉及有害操纵、社会评分和实时远程生物识别等实践。

根据《人工智能法》第九十六条第一项第b点的规定,欧盟委员会应就第五条所禁止的实践的实际执行情况制定指南。欧盟此次发布的指南旨在提高法律清晰度,并深入阐述欧盟委员会对《欧洲人工智能法》第五条所载禁止条款的解释,以确保这些条款得到一致、有效和统一的适用。

此类清晰度对于人工智能系统的提供者和部署者而言至关重要,因为上述禁止条款自2025年2月2日起即直接适用。鉴于即将适用以及将所有语言版本的指南翻译完成所需的时间,现呼吁欧盟委员会批准关于《欧洲人工智能法》所规定的禁止的人工智能实践指南的委员会通告内容。

这些指南旨在确保《欧洲人工智能法》在欧盟范围内得到一致、有效和统一的适用。虽然它们提供了委员会对禁止条款解释的宝贵见解,但不具有约束力,具有权威性的解释权保留给欧洲法院(Court of Justice of the European Union,简称CJEU)。指南提供了法律解释和实际示例,以帮助利益相关方理解并遵守《欧洲人工智能法》的要求。这一举措彰显了欧盟致力于打造一个安全且符合伦理的人工智能环境的决心。(来源:清华大学智能法治研究院)

2.  OpenAI在欧洲推出数据驻留服务

2025年2月6日,OpenAI在欧洲推出了数据驻留服务,旨在帮助欧洲组织在遵守当地数据主权要求的同时使用OpenAI的产品。

数据驻留指的是组织数据的物理位置以及适用于该数据的当地法律和政策要求。许多科技巨头和云提供商都提供欧洲数据驻留计划,以帮助客户遵守欧洲当地的隐私和数据保护法律。2024年10月,开发者平台GitHub针对订阅GitHub Enterprise计划的客户,在欧盟推出云数据驻留服务。同月,亚马逊云计算部门AWS为欧洲打造“主权云”,允许客户将在欧盟创建的所有元数据保留在当地。谷歌为其Gemini 1.5 Flash AI模型的英国用户引入机器学习处理的数据驻留服务。这些表明,在欧洲市场,数据驻留已成为科技企业合规运营的重要战略布局。

通过启用欧洲数据驻留,OpenAI的API客户可以选择在欧洲处理数据,实现“符合条件的端点”零数据保留,即AI模型请求和响应将不会静态存储在公司的服务器上。对于ChatGPT企业版和教育版的新客户,可以选择将客户内容静态存储在欧洲。静态数据是指未在网络之间主动移动或被访问的数据。但目前,欧洲数据驻留只能为使用公司API的新项目配置,现有项目无法更新为欧洲驻留。欧洲数据监管机构过去曾因OpenAI可能不遵守当地数据法律而对其进行调查。西班牙和德国等国家/地区已对OpenAI的ChatGPT数据处理实践展开调查。意大利的数据保护监管机构因涉嫌违反欧洲消费者数据保护要求而对该公司处以1500万欧元(1560万美元)的罚款。欧洲数据保护委员会发布了一份报告,指导成员国的数据保护机构调查ChatGPT,内容涉及收集ChatGPT训练数据的合法性,透明度和数据准确性等主题。(来源:Techcrunch、新浪财经)

三、反垄断与竞争法    

1.  DeepSeek爆火,赋诗一首回应他国“十面埋伏”

自发布起,中国人工智能公司DeepSeek在全球范围内遭遇多国监管机构的质疑,涉及数据保护、知识产权和国家安全等问题。

1)2025年1月30日,意大利数据保护机构(Garante)宣布,已下令限制DeepSeek处理意大利用户的个人数据。

2)2025年2月3日,荷兰数据保护局(AP)警告使用DeepSeek的组织。AP强调,它正在对向中国传输个人数据展开调查,并指出DeepSeek用户的个人数据存储在中国。

3)2025年2月4日,澳大利亚宣布禁止在政府系统和设备上使用DeepSeek产品、应用程序和网络服务,并要求删除任何已安装的内容。

4)2025年2月6日,美国国会议员正在推动一项两党法案,旨在禁止在政府设备上使用中国的人工智能软件 DeepSeek。

5)2025年2月7日,韩国个人信息保护委员会(PIPC)在其官网通报对DeepSeek调查进展:PIPC已向DeepSeek发送质询函,对DeepSeek开展技术分析、与主要国家个人信息保护机构(英国ICO、法国CNIL、爱尔兰DPC)协同运作并通过正式外交渠道与中国进行联络沟通。

此外,比利时、德国等国也对其发出质询或展开调查。尽管日本尚未明确表态,但整体形势对DeepSeek极为不利。

然而,与此同时,硅谷的科技巨头们却迅速调整态度,纷纷与DeepSeek展开合作。微软在Azure AI平台上推出DeepSeek服务,英伟达将DeepSeek-R1上线其NIM平台,并称赞其为“具有最先进推理能力的开源模型”。亚马逊也在其Bedrock和SageMaker AI中上线了DeepSeek-R1模型。这种态度的转变显示出商业利益在国际科技竞争中的重要性。

面对“十面埋伏”,DeepSeek以一首《寒潮与星火》回应,表达了在全球压力下依然坚持技术创新和突破的决心。诗中提到“纵使十面寒潮涌,星火终燃万里疆”,暗示DeepSeek的技术实力和市场潜力将突破外部压力,继续在全球范围内发展。(来源:数据何规)

2.  欧盟委员会基于DSA要求Shein提供有关平台非法产品及其推荐系统的信息

2025年2月6日,欧盟委员会依据《数字服务法》(DSA)向Shein发出了信息请求,要求该公司就其平台上可能存在的非法内容和商品相关风险、推荐系统的透明度、合格研究人员的数据访问权限,以及为减轻涉及消费者保护、公共卫生和用户福祉的风险所采取的具体措施提供详细说明。此外,Shein还需提交关于其如何保护用户个人数据的信息。

与《数字市场法》(DMA)相比,DSA强调在线中介平台的社会义务,包括促使在线平台打击非法内容,保护用户隐私安全,规范在线广告等,其监管对象为中介性质的在线平台。此次信息请求是欧盟委员会根据DSA对Shein进行的持续调查的一部分。Shein被要求在2025年2月27日前提交所需信息。欧盟委员会将基于对其答复的评估结果,决定后续步骤。

在欧盟之外,中国跨境电商平台同样面临着监管压力。在美国,2024年9月13日,美国政府宣布将收紧“小额包裹免税”机制,对小额包裹免税机制进行了收紧,要求所有前往美国的航空货物在装载前必须提交详细信息,包括发货人和收货人的联系信息、货物描述、数量和重量等。在亚洲,印尼通讯与信息部长布迪10月表示,已要求苹果和谷歌在应用商店中下架Temu,以保护本国中小企业免受低价产品的冲击。布迪称,印尼政府计划对 Shein也采取类似的封锁措施。(图文来源:《财经》杂志)


- END -
本栏目文章为本所为本行业及社会公众提供的公益性普法服务,不属于针对具体事项的法律意见,也不代表本所针对具体个案的意见或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