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杭州互联网法院发出首份涉生成式人工智能司法建议书 腾讯混元推出深度思考模型T1正式版 公安部公布依法打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10起典型案例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公安部联合公布《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管理办法》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实施办法》 我国经营者集中审查行政诉讼第一案判决生效 英伟达开源通用机器人大模型GR00T N1 美国哥伦比亚特区联邦巡回上诉法院:版权作品的作者必须具备人类身份 谷歌官宣以320亿美元收购Wiz 德国最高法院维持对苹果的反垄断裁决 欧盟委员会对谷歌提出反垄断指控,并命令苹果采取措施遵守DMA
一、元宇宙与人工智能
1. 杭州互联网法院发出首份涉生成式人工智能司法建议书
2025年3月19日,杭州互联网法院宣布发出首份涉生成式人工智能司法建议书。首例涉生成式人工智能平台输出端侵害信息网络传播权案一审判决生效后,杭州互联网法院向杭州某智能公司发出关于规范生成式人工智能平台健康发展的司法建议书,针对生成式人工智能业务运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建议,从完善“通知+必要措施”机制、加强对LoRA模型的平台监管、强化平台知识产权日常管理、推进人工智能合规建设和行业自律四个层面提出详细的改进建议,帮助该公司构建全面完善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知识产权管理机制,引导用户生成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优质内容,防范技术滥用带来的知识产权侵权风险,促进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规范应用,持续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该份司法建议书发出一周内即得到了该公司的积极响应与反馈。该公司通过加强模型训练的审核监管、加强模型创作的技术防控、完善用户协议和规范、优化内容推荐算法等措施,进行了专项整治,并对发出的司法建议进行书面回函答复。下一步,杭州互联网法院将坚决扛起“模范法院”责任担当,紧紧围绕高标准打造新时代互联网法院目标任务,以“135行动计划”为牵引,坚持办案与治理并重,以裁判树规则、以规则促治理、以治理助发展,通过司法建议及时预警社会发展和治理中的风险隐患,以更强决心、更实举措、更高水平奋力谱写互联网司法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图文来源:杭州互联网法院)
2. 腾讯混元推出深度思考模型T1正式版
2025年3月21日,腾讯推出自研深度思考模型混元T1正式版,并在腾讯混元和腾讯云官网开放体验。据腾讯云官方介绍,在MMLU-pro、CEval、AIME、Zebra Logic等中英文知识及竞赛级数学、逻辑推理的公开基准测试中,混元T1正式版的成绩达到业界领先水平。混元T1正式版基于混元Turbo S打造,继承“秒回、吐字快”的优秀基因,还擅长处理超长文本。同时,相较于T1-preview版本的“初出江湖”,混元T1正式版的推理能力更上一层楼。
沿用Turbo S创新架构,计算成本大幅降低:混元T1正式版沿用了Turbo S的创新架构,全球首创将Hybrid-Mamba-Transformer融合模式无损应用到超大规模推理模型中,让大模型在处理复杂任务时不再气喘吁吁,而是又快又省,轻松跑完全程,从而让企业和开发者以更低的投入即可实现高效的AI部署。
长文本信息捕捉,文风简洁、幻觉低:腾讯混元T1正式版通过架构优化,专门强化了长文本捕捉和逻辑推理能力,就像换了个精明干练的助手,不仅记忆力强、逻辑严谨,还能用简洁的语言精准回应,不再东拉西扯、凭空想象。
长序列专项优化,解码速度提升2倍:混元T1正式版针对长序列处理进行了专项优化,采用更高效的计算方式——简单来说,如同为AI配备一个「索引目录」,不用遍历文本信息,而是快速精准定位,更高效地提取记忆和上下文信息。通过这样的方式,腾讯混元T1正式版在相近的激活参数量下,大幅降低了资源消耗,让解码速度直接提升2倍,实现了首字几乎秒出、吐字速度高达60-80 token/s。(来源:腾讯云)
二、数据合规与个人信息保护
1. 公安部公布依法打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10起典型案例
2025年3月18日,公安部公布依法打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10起典型案例。2024年,按照公安部统一部署,全国公安机关深入推进“净网”专项行动,始终保持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高压严打态势,紧盯信息获取、信息倒卖、信息使用等关键环节,重拳捣毁一批个人信息交易平台,坚决斩断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链条,有力维护了公民合法权益和信息安全。全年,共侦破相关案件7000余起,抓获一批犯罪嫌疑人。公安机关提醒个人信息处理者,要严格履行法定义务,完善个人信息保护制度规范和技术措施,维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同时提醒广大群众,要妥善保管、存储和使用个人信息,发现个人信息泄露线索的,请及时向公安机关和有关部门投诉举报,使用法律武器捍卫自身权益。10起典型案例如下:
1、北京海淀公安机关侦破刘某等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
2、甘肃张掖公安机关侦破“1.23”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
3、吉林长春公安机关侦破王某明等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
4、四川凉山公安机关侦破宋某川等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
5、广东东莞公安机关侦破林某成等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
6、江苏徐州公安机关侦破韩某珠等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
7、山东青岛公安机关侦破张某等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
8、河北承德公安机关侦破韩某等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
9、辽宁辽阳公安机关侦破朱某星等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
10、湖南湘潭公安机关侦破冯某等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2.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公安部联合公布《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管理办法》
(图片来源:中国网信网)
2025年3月21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公安部官方网站更新了二部门联合发布的《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自2025年6月1日起施行。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人脸识别技术应用与人脸信息安全紧密相关,受到社会各方高度关注。为了规范应用人脸识别技术处理人脸信息活动,保护个人信息权益,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公安部联合出台《办法》。《办法》主要对下列内容进行了规定:
一是明确应用人脸识别技术处理人脸信息的基本要求。规定应用人脸识别技术处理人脸信息活动,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尊重社会公德和伦理,遵守商业道德和职业道德等。
二是明确应用人脸识别技术处理人脸信息的处理规则。规定应用人脸识别技术处理人脸信息,应当具有特定的目的和充分的必要性,个人信息处理者应当履行告知、进行个人信息保护影响评估等义务。
三是明确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规范。规定实现相同目的或者达到同等业务要求,存在其他非人脸识别技术方式的,不得将人脸识别技术作为唯一验证方式,明确在公共场所安装人脸识别设备的具体要求。
四是明确监督管理职责和法律责任。规定个人信息处理者应当在应用人脸识别技术处理的人脸信息存储数量达到10万人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向所在地省级以上网信部门履行备案手续,明确违反本办法规定的法律责任。(文字来源:网信中国)
三、反垄断与竞争法
1.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实施办法》
2025年3月18日,市场监管总局网站公布《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自4月20日起施行。《实施办法》共48条,在《公平竞争审查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框架下,细化完善了公平竞争审查总体要求、部门职责、审查标准、审查机制、审查程序以及监督保障措施等。主要内容如下:
一是明确公平竞争审查总体要求。《实施办法》明确了公平竞争审查的范围;确定市场监管总局及县级以上地方市场监管部门指导、组织实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具体职责;压实文件起草单位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健全公平竞争审查机制、加强公平竞争审查能力建设、强化公平竞争审查工作保障的责任。
二是细化审查标准。将《条例》规定的限制或者变相限制市场准入和退出、限制商品要素自由流动、影响生产经营成本、影响生产经营行为等四个方面的审查标准细化为66项具体情形,便于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和政策措施起草单位准确理解、规范适用;明确例外规定中“没有对公平竞争影响更小的替代方案”“合理实施期限”等概念的含义,防止例外规定被滥用,损害市场竞争。
三是健全审查机制。对起草单位开展公平竞争审查的程序和内容提出具体要求,明确听取利害关系人意见的方式和范围等;细化由市场监管部门会同起草单位开展公平竞争审查的政策措施范围和工作程序。
四是强化监督保障。完善公平竞争审查举报处理工作程序,建立健全公平竞争审查抽查机制,对违反《条例》规定的行为,规定了督促整改、约谈、书面提醒敦促、行政建议等处置措施,并与反垄断法做好衔接,进一步强化责任追究,保障制度落地落实。(图文来源:市说新语)
2. 我国经营者集中审查行政诉讼第一案判决生效
2025年3月19日,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上发布了(2024)京73行初5180号北京托毕西药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托毕西)诉市场监管总局案的行政判决书。该案是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施行以来第一例经营者集中审查行政诉讼案,北京知识产权法院依法作出判决,驳回原告托毕西的诉讼请求。托毕西在法定期限内未提起上诉,目前该判决已正式生效。
本判决涉及市场监管总局于2023年9月依法对先声药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先声药业)收购托毕西股权交易作出的2023年第42号决定(以下简称被诉决定)。市场监管总局对交易全面审查后,认定交易对中国境内巴曲酶注射液市场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要求先声药业和集中后实体履行解除独家协议、剥离在研业务、下调药品价格等义务。托毕西不服被诉决定,于法定期限内向市场监管总局申请行政复议。2024年2月,市场监管总局作出国市监复议〔2023〕127号行政复议决定,维持被诉决定。托毕西于2024年3月提起行政诉讼。北京知识产权法院组织诉讼各方进行了证据交换和质证,认定市场监管总局作出的决定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程序合法,判决驳回托毕西的诉讼请求。(来源:知产力)
一、元宇宙与人工智能
1. 英伟达开源通用机器人大模型GR00T N1
2025年3月18日,NVIDIA宣布推出一系列全新技术,助力人形机器人开发。其中包括全球首个开源且完全可定制的基础模型 NVIDIA Isaac GR00T N1,该模型可赋能通用人形机器人实现推理及各项技能。其他技术包括仿真框架和蓝图,如用于生成合成数据的 NVIDIA Isaac GR00T Blueprint,以及和 Google DeepMind 及 Disney Research 共同开发的、专为机器人开发而构建的开源物理引擎 Newton。
已推出的 GR00T N1 是 NVIDIA 一系列可完全定制模型中的首个模型。NVIDIA 将对这一系列模型进行预训练,并面向全球机器人开发者发布。对于受全球劳动力短缺困扰的行业而言(劳动力缺口预计超过 5,000 万),这一模型的推出将有助于加速这些行业的转型。“通用机器人的时代已经到来,”NVIDIA 创始人兼 CEO 黄仁勋表示,“借助 NVIDIA Isaac GR00T N1 以及新的数据生成和机器人学习框架,全球机器人开发者将开启 AI 时代的全新篇章。”
受人类认知原理的启发,GR00T N1 基础模型采用双系统架构。“系统 1”是一个快速思考的动作模型,反映人类的本能反应或直觉。“系统 2”是慢思考模型,用于进行经过深度思考的决策制定。系统 2 由视觉语言模型提供支持,它会对所处环境和接收到的指令进行推理,从而规划行动。系统 1 随后将这些规划转化为精确、连续的机器人运动。系统 1 基于人类演示数据和 NVIDIA Omniverse™ 平台生成的海量合成数据进行训练。
在 GTC 主题演讲中,黄仁勋展示了 1X 的人形机器人自主执行室内清理任务的过程,该过程利用了基于 GR00T N1 的后训练策略。该款机器人的自主能力是 1X 与 NVIDIA AI 训练协作的成果。“人形机器人的未来开发重点在于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1X Technologies 首席执行官 Bernt Børnich 表示,“NVIDIA 的 GR00T N1 模型在机器人推理和技能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我们仅需最少量的后训练数据,就能在 NEO Gamma 上全面部署,这进一步推进了我们的使命——我们创造的机器人不是工具,而是伙伴,可以为人类提供有意义、有无限价值的帮助。”(图文来源:NVIDIA英伟达)
2. 美国哥伦比亚特区联邦巡回上诉法院:版权作品的作者必须具备人类身份
2025年3月18日,美国哥伦比亚特区上诉法院公布了一项有关人工智能生成物版权的判决。原告斯蒂芬·塞勒(Stephen Thaler)声称其研发的“Creativity machine”人工智能计算机程序自主生成了一件视觉艺术作品,他试图为这件作品进行版权登记,将计算机系统列为作者,其本人则以机器所有者的身份通过版权转让的方式成为权利人。美国版权局以作品缺乏人类作者为由拒绝了这一申请,塞勒因此起诉了美国版权局及其注册官。在判决中,法院支持了版权局将人类作者身份作为版权取得核心的观点,拒绝了原告提出的简易判决动议,同时批准了被告的交叉简易判决动议。
法院在判决书中称:
Undoubtedly, we are approaching new frontiers in copyright as artists put AI in their toolbox to be used in the generation of new visual and other artistic works. The increased attenuation of human creativity from the actual generation of the final work will prompt challenging questions regarding how much human input is necessary to qualify the user of an AI system as an “author” of a generated work, the scope of the protection obtained over the resultant image, how to assess the originality of AI-generated works where the systems may have been trained on unknown pre-existing works, how copyright might best be used to incentivize creative works involving AI, and more.
……On the record designed by plaintiff from the outset of his application for copyright registration, this case presents only the question of whether a work generated autonomously by a computer system is eligible for copyright. In the absence of any human involvement in the creation of the work, the clear and straightforward answer is the one given by the Register: No.(图文来源:美国哥伦比亚特区上诉法院)
毫无疑问,随着艺术家们将人工智能纳入创作工具并用其生成新的视觉作品及其他艺术作品,我们正迈向版权领域的新前沿。在最终作品的实际创作过程中,人类创造力的作用愈发减弱,这将引发一系列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例如,在利用人工智能系统创作的作品中,人类需要投入多少才能被认定为作品的 “作者”?如何界定人工智能生成物所获得的保护范围?当人工智能系统的训练依靠未知的在先作品时,该如何评估其生成物的原创性?怎样运用版权激励涉及人工智能的作品创作?
…… 从原告一开始申请版权登记时所构建的记录来看,本案仅涉及一个问题——计算机系统的自主生成物是否符合版权保护的条件。在创作过程中没有任何人类参与的情况下,答案正如版权登记机构给出的回应那样明确且直接:否。(韬安翻译)
二、数据合规与个人信息保护
1. 谷歌官宣以320亿美元收购Wiz
谷歌于2025年3月18日宣布已签署一项最终协议,以320亿美元的全现金交易收购总部位于纽约的领先云安全平台Wiz, Inc.,交易金额可能会根据交割调整。交易完成后,Wiz将加入Google Cloud。此次收购是Google Cloud在AI时代加速两大快速增长趋势的投资:提升云安全性和支持多云(multicloud)使用能力。
网络安全和云计算都是快速发展的行业,拥有广泛的解决方案。AI的日益普及以及云服务的采用,极大地改变了客户的安全格局,使得网络安全在防范新兴风险和保障国家安全方面变得愈发重要。Wiz提供了一个易于使用的安全平台,能够连接所有主要的云和代码环境,帮助预防网络安全事件。无论是初创企业、大型企业,还是政府和公共部门组织,都可以使用Wiz来保护他们在云端构建和运行的所有内容。Wiz作为创新领导者,持续推出广受欢迎的新产品,推动了业务的快速增长,尤其是在过去12个月中,它已经开始提供新类别的网络安全解决方案。
Google Cloud是云基础设施领域的领导者,拥有深厚的AI专业知识以及行业领先的安全创新纪录。将所有这些与Wiz结合,将帮助其解决方案变得更加强大和可扩展,惠及所有主要云的客户和合作伙伴。Google Cloud与Wiz的结合将:
大幅提升安全设计、操作和自动化的水平,为AI时代各类规模的企业提供端到端的安全平台;
通过提供自动化安全平台,扩大网络安全团队的规模;
降低客户实施和管理安全控制的成本;
防范因AI进步而出现的新威胁,预防数据泄露,并帮助组织更高效地应对安全事件;
推动多云安全的采用,从而提升客户使用多云的能力,进一步促进云计算的创新与普及。
Wiz的产品将继续在包括亚马逊云科技(AWS)、微软Azure和甲骨文云平台在内的所有主要云平台上运行,并通过一系列合作伙伴安全解决方案提供给客户。Google Cloud也将继续通过Google Cloud Marketplace上的多种合作伙伴安全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广泛的选择。(来源:数说安全)
三、反垄断与竞争法
1. 德国最高法院维持对苹果的反垄断裁决
《星报》(The Star)2025年3月18日报道,德国联邦最高法院维持了德国联邦卡特尔局2023年的一项决定,进一步巩固了苹果公司作为“对竞争具有极其重要跨市场意义的公司”的分类。据《星报》报道,这一裁决使苹果公司受到德国竞争法下的加强监管,该法律框架旨在遏制占主导地位的数字公司的影响力。
德国联邦卡特尔局在2023年4月做出的最初决定是基于苹果公司雄厚的财力、紧密集成的生态系统以及在智能手机市场的强大存在。苹果公司对这一分类提出异议,认为其业务面临激烈竞争,尤其是来自安卓设备的竞争,并且其模式优先考虑用户隐私和安全。该公司还要求将案件提交至欧洲法院,以评估该裁决是否符合欧盟法律,但德国法院拒绝了这一请求。在周二的裁决中,法院支持了联邦卡特尔局的立场,确保苹果公司至少在2028年4月之前仍受到更严格的监管审查,除非该裁决被推翻。
据《星报》报道,监管机构指出苹果公司紧密控制的生态系统是其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该公司的硬件、软件和服务深度交织,使得竞争对手难以立足。特别是,iPhone的操作系统和App Store政策受到了审查,监管机构认为它们造成了显著的竞争壁垒。另一个关注点涉及苹果公司的应用追踪透明度(ATT)框架。批评者认为,苹果公司可能通过在第三方应用上强制执行更严格的数据追踪限制,而偏袒自己的服务,这种做法可能会抑制竞争。此外,苹果公司对软件更新、应用内支付和设备集成的控制引发了该公司限制消费者选择和限制市场创新的指控。
根据这一裁决,德国监管机构现在拥有更大的权力来改变苹果公司的业务实践。据《星报》报道,该公司可能会收到指令,要求其改变App Store政策,可能允许第三方应用商店或修订其数据追踪规则,以确保对竞争对手的平等待遇。如果苹果公司不遵守这些法规,可能会面临巨额罚款,尽管具体罚款金额在此阶段仍不确定。除了德国,这一裁决还可能影响其他欧洲市场的监管行动。欧盟已经通过《数字市场法》对大型科技公司实施了更严格的监管,而德国的裁决强化了对数字巨头加强监管的更广泛趋势。(来源:Competition Policy International)
2. 欧盟委员会对谷歌提出反垄断指控,并命令苹果采取措施遵守DMA
2025年3月19日,欧盟委员会宣布对谷歌提起反垄断指控,并责令苹果采取措施遵守欧盟的《数字市场法》。
新闻稿写道,欧委会已经向谷歌母公司Alphabet发送了两份初步调查结果,监管机构发现谷歌搜索的某些特性和功能使Alphabet自己的服务比竞争对手的服务更加优惠。这违反了DMA中要求的、对第三方服务的透明、公平和非歧视性待遇。欧委会还认为,应用程序市场Google Play“无法自由地引导消费者到其他渠道获取更好的优惠”。欧盟委员会解释道:Alphabet在谷歌搜索结果中对其自家服务(例如购物、酒店预订、交通或金融和体育结果)的评价比第三方提供的类似服务更为有利。据此,欧委会已经向Alphabet通报了其初步意见:该公司违反了DMA。不过,Alphabet仍可以通过以书面形式回复这些初步调查结果来行使其辩护权。
谷歌回应称,欧盟的行动可能会损害消费者和企业利益,并举例说明为遵守《数字市场法》而做出的改变导致消费者成本上升。
在另一份声明中,欧委会根据DMA向苹果提供了指导意见,要求苹果提高其产品的互操作性,使第三方产品与苹果生态系统的集成更加深入和更加无缝。因此,欧委会要求苹果允许第三方在苹果的平台上开发创新产品和服务。欧委会要求苹果向其他设备制造商和应用开发者提供:①更好地访问iPhone与这些设备的交互功能(例如在智能手表上显示通知);②更快的数据传输;③更简便的设备设置(例如配对)。同时,欧委会还要求苹果为希望与iPhone和iPad功能实现互操作的开发者,提供:①更好的技术文档访问,涵盖尚未向第三方开放的功能;②及时的沟通和更新;③更加可预测的互操作请求审查时间表。
对于欧盟的要求,苹果发言人回复道,这些举措“让我们陷入了烦琐的规定之中,减缓了苹果为欧洲用户进行创新的能力,并迫使我们将我们的新功能免费赠送给那些不必遵守相同规则的公司。”苹果发言人称,我们将继续与欧盟委员会合作,帮助他们代表我们的用户理解我们的担忧。”
值得一提的是,欧委会宣布这些举措之际,特朗普政府一直在警告欧盟,不要对美国科技巨头过度监管。先前,特朗普抨击欧盟对美国公司的指控是“一种课税形式”。同时还有消息称,欧盟正计划对美国硅谷采取报复性措施,即如果特朗普兑现了“对欧盟加征关税”的威胁,欧洲方面将会把美国服务业拖入贸易战的炮火之中。(来源:财联社)